战栗杀机

24集全

主演:内田雄马,野岛健儿,平田广明,石冢运升,古川慎,细谷佳正,川田绅司,福山润,千叶翔也,森川智之,三宅健太,堀内贤雄,上田耀司,小形满,齐藤壮马,村濑步,石冢坚,林勇,长嶝高士,布施川一宽,下山吉光,竹内荣治

类型:TV动画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8

 剧照

战栗杀机 剧照 NO.1战栗杀机 剧照 NO.2战栗杀机 剧照 NO.3战栗杀机 剧照 NO.4战栗杀机 剧照 NO.5战栗杀机 剧照 NO.6战栗杀机 剧照 NO.13战栗杀机 剧照 NO.14战栗杀机 剧照 NO.15战栗杀机 剧照 NO.16战栗杀机 剧照 NO.17战栗杀机 剧照 NO.18战栗杀机 剧照 NO.19战栗杀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战栗杀机TV动画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有着非凡的姿容,和卓越战斗力的少年·亚修。统领街头暴力团的他听到了,被手下所杀的男人在临死之际说出的“BANANAFISH”的神秘话语。与此同时,他与作为摄影师的助手来取材的日本少年·奥村英二相遇。两人决定一同追寻“BANANAFISH”之谜——其实我是橘色奇迹最弱的驯养师开启的捡垃圾的旅途弩级战队H×EROS笨蛋·测验·召唤兽学战都市Asterisk 第二季钢之炼金术师:香巴拉的征服者天降之物剧场版:永远的我的鸟笼失忆融合WIXOSS干物妹!小埋男子游泳部剧场版:永恒的混合泳之约定煋红兽娘动物园刀剑神域反叛的鲁路修时钟机关之星骚动时节的少女们啊便·当石纪元 第二季灰色的迷宫春&夏事件簿:春太与千夏的青春愚蠢天使与恶魔共舞结城友奈是勇者 大满开之章终物语女子高中生樱兰高校男公关部宅饮少女前线烟草电波教师天体的秩序大神与七位伙伴地狱少女 宵伽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 剧场版社畜小姐想被幽灵幼女治愈。演剧偶像葬送的芙莉莲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刀剑神域 爱丽丝篇佐佐木与文鸟小哔攻壳机动队世界魔女出发!无头骑士异闻录第二季:转青春之旅宝石商人理查德的谜鉴定腐男子高校生活我家的女仆太烦人了!转生成自动贩卖机的我今天也在迷宫徘徊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 来访者篇老夫老妻重返青春

 长篇影评

 1 ) Why Banana Fish is a highly problematic show

香蕉鱼很大的问题是:撑起它后半段几乎90%的画面是枪战,主角与主角朋友圈“免死金牌”太明显,而攻击他们的人太弱鸡。这枪战怎么看??

人物刻画的刻板,体现在除了主角的所有人身上,包括恶霸,但他为什么prey on Ash,在24集那么长的篇幅里竟然只有“他长得漂亮”一个理由。???开玩笑么??

Banana Fish这条一开始的主线,中段起沦为了工具线,帮助主角抓人和被抓,它本身可以被讨论的,比如战争ptsd并没有更多着墨,而毫无疑问的是,这条线延展出的阴谋揭露更像是挖了个巨坑,一个spectacle,无法细究。相关高层为何愿意冒如此风险与科西嘉集团共事?对抗恶势力的难道只有Ash的小混混朋友圈和一个日本来散心的游客?这里的情节far-fatched,very sinister,同样,在24集的篇幅中没有更多解释,让人很难买账。

几乎全男班,lgbt全恶人,让人对这个剧不要说是不是bl了,是不是lgbt-friendly都打个问号。(绝对不friendly)

不是说不能展示gay捕食者,而是说这样这么明显地描述openly gay的群体(Ash没有identify自己的取向)的贪婪与罪恶,还有李代表的drag人群的嫉妒与愚蠢,不禁要问:如果lgbt在这里如此单调,那这些身份便成为了一种“工具”般的存在。成为了猎奇、click bait、奇观。酷儿的核心是多元,而不是有lgbt性向的就“酷儿”了。拒绝nuanced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展示。当我们知道他们“恶”,但他们“恶”的理由似乎只有性向可以解释,这个时候,就应当警惕了:把一个人片面化为他的性向,忽略其作为人的其他方面,常常是恐同的第一步。

片末一个人(俄国老师?)对Ash说,你知道不应该把英二留在身边还是把他留在身边了,这是toxic的。同意。Ash一直向死,而让英二待在他身边就是置于危险。所以在英二中枪后,Ash是大哭大喊、大开杀戒,喂喂喂,人家明明还能救一救好吗。就好像英二“已死”是完成了Ash心中一个隐秘的愿望,这样Ash才可以彻底痛苦,而他非人般的对敌人的残暴也因此justified——因为是他们害死了他……柏拉图的爱的对象。

英二的刻画是骑士传奇里的公主:温顺、惹人怜爱,明明手无寸铁还一天到晚跟在骑士身边,你看,被龙抓去了吧?!对骑士的关怀也是刻板的女性关怀:做饭etc。

同志情感其实是打破异性恋二元对立的,酷儿cp的张力不应该如此贴合骑士公主模式,英二如此fit in这样一个女性设定,让人再次失望。

除了每集片名极其闷骚让我一开始doki doki外,这个剧最迷人的是四首歌曲吧。尤其是前半部的两首。歌曲响起时完全不知道角色在讲什么了。

 2 ) 01-24话标题出处及简介

注:

1 没标(豆瓣)的简介均由我自己概括,不保证准确性。

2 译名首选我自己手头的,没有的就用豆瓣上标记人数较多或约定俗成的。


01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塞林格短篇小说

用隐晦的方式讲述战后归来的主人公精神崩溃的过程。

02 In Another Country

《在异乡》海明威短篇小说

一名因伤退下前线的美国士兵,在意大利进行康复治疗。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些同样在接受治疗的当地士兵,其中包括一位少校。

03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过河入林》海明威长篇小说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主人公在战后不久重访当年负伤的地点。他去威尼斯游玩,与朋友们一起打野鸭子,并与美丽的意大利姑娘发生了一段毫无功利目的的纯真爱情。(豆瓣)

04 This Side of Paradise

《人间天堂》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自己的求学和海外生活为原型,描述了主人公从预备学校到大学,再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精彩再现了“迷惘一代”的精神面貌,作者以栩栩如生的笔触,捕捉到这个疯狂纵乐的时代背后的哀伤情绪。(豆瓣)

05 From Death to Morning

《从死亡到早晨》托马斯·伍尔夫短篇小说集

包含多个短篇但没有同名篇目。

06 My Lost City

《我遗失的城市》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文本,讲述主人公少年时代急切地想要融入流光溢彩的纽约都会生活,起先落魄,又被捧上高坛。最终,纽约生活的光鲜外壳和青春一同破碎遗失。

07 The Rich Boy

《阔少爷》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出身富贵人家的主人公与挚爱分分合合,遭受打击之后从此对爱情与人生感到幻灭。

08 Banal Story

《平庸的故事》海明威短篇小说

主人公在自己的房间里读着小册子,思绪随之飘忽不定,与此同时,一位斗牛士正在自己的家中死去。

09 Save me the Waltz

《给我留下华尔兹》泽尔达·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

本书故事原型是菲茨杰拉德夫妇的爱情、婚姻和危机,以及泽尔达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该小说在国外一直是菲茨杰拉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菲茨杰拉德研究专家丹·派珀教授认为“《给我留下华尔兹》和《夜色温柔》在当代文学史上构成了一对最不寻常的夫妻篇,两本书分别从妻子和丈夫的角度对同一段婚姻进行了纪实性描写。” (豆瓣)

10 Babylon Revisited

《重返巴比伦》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主人公曾经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对家庭不闻不问。随着股市崩盘,他迷途知返,决定回到巴黎争取女儿的抚养权。

11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美丽与毁灭》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

一对新婚夫妇——安东尼•帕奇和葛罗丽亚——讲究而拘谨遇上轻挑又浪漫,像是红茶加巧克力的组合;他们追求奢侈华丽的上流生活,依凭上一辈的财富不事生产,终日纸醉金迷。(豆瓣)

12 To Have and Have Not

《有钱人和没钱人》海明威长篇小说

该书分为《春》、《秋》、《冬》三部分。形象地表现了哈里摩根这个“个人主义者”失败的一生。(豆瓣)


13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说

在打猎时,主人公因腿部受伤感染濒临死亡。过往的爱情与战争的记忆、对乞力马扎罗山纯白峰顶的幻觉与死神一同到来。

14 Tender is the Night

《夜色温柔》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

来自美国中西部的迪克•戴弗才华出众,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年轻心理学家。他爱上了前来就医的美国富翁之女——因与父亲乱伦而患上精神病的尼科尔•沃伦,并和她结婚了。婚后,妻子精神状况的反复无常耗尽了他的精力,奢侈的生活方式蚕食了他固有的道德观念,在这双重压力下,迪克开始酗酒,并与一个女影星产生了爱情纠葛,而尼科尔则选择和阔少爷汤米寻欢作乐。(豆瓣)

15 The Garden of Eden

《伊甸园》海明威长篇小说

美国青年作家戴维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凯瑟琳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爱生活中。戴维想继续写作,妻子却只想及时行乐,找发型师把头发铰短,甚至在结识外国姑娘玛丽塔后,怂恿丈夫爱她,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爱游戏中。(豆瓣)

16 Lo, the Poor Peacock

《可怜的孔雀》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富商之家濒临破落,父亲不得不一边照顾久病的妻子,一边缩减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开支。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似乎迅速成长。

17 The Killers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

两个不速之客来到一家快餐厅,他们的目的是谋杀一名经常在这里用餐的常客。餐厅侍从试图警告这名客人。

18 Islands in the Stream

《岛在湾流中》海明威长篇小说

画家托马斯历经坎坷,先后有过两次婚变,婚后所生三子均归前妻抚养。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孩子,常常陪孩子出海钓鱼,父子之间感情深厚。不幸的是两个儿子死于车祸,仅剩的一个儿子又在二战中牺牲。最后,托马斯决定放下画笔,抛却个人悲欢,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豆瓣)

19 Ice Palace

《冰宫》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因为向往更广阔的世界,成长在美国南方的女主人公与一名北方人订婚。然而,在拜访未婚夫家乡的时,南北方的环境与文化差异让她感到格格不入。

20 The Unvaquished

《没有被征服的》福克纳系列小说

这部“系列小说”对于了解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起到入门作用。福克纳笔下南方人的种种矛盾都与这场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小说从巴耶德十二岁写起,一直写到他二十四岁,主要写了沙多里斯家两代人的事。通过他、他的家族与他周围的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南方内战时期与重建时期的一幅幅图景。(豆瓣)

21 The Undefeated

《没有被斗败过的人》海明威短篇小说

负伤的过气斗牛士坚持重返沙场。

22 As I Lay Dying

《我弥留之际》福克纳长篇小说

艾迪是本德伦家5个孩子的母亲,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杰弗生与娘家人葬在一起。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时恰逢大雨倾盆,次子达尔与另一个儿子朱维尔驾驶着全家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破旧的马车离家挣钱在外。3天后,被大雨耽搁的马车终于载着艾迪的尸体,踏上了通往40英里外的杰弗生的道路。(豆瓣)

23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丧钟为谁而鸣》海明威长篇小说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豆瓣)

24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长篇小说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3 ) 动画播出一半感想+完结补漫画感谢

之前并没有看过《BANANA FISH》的漫画,纯粹是追动画。 其实内容和想象中差别还是挺大的,看完开头一直以为是像《Monster》那样悬疑展开,不断绕圈子,围绕着名为banana fish的神奇药物讲故事。然后还觉得是传统的双男主设定,亚修和英二都战斗力爆表,合作战斗天下无敌hhh 看着看着,我的猜测都落空了,而且剧情极其悲惨。 我觉得《BANANA FISH》就是亚修这个男孩子的传记吧。脑海中一直浮现ed《Prayer X》开头那句“溢れ出した泪のように ひとときの煌めく命ならば”,亚修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子啊,像宝石一样耀眼,像野兽一样凶猛不羁,可是围绕着他的是人类最恶心的欲望、最尖锐的敌意,是不得不看着伙伴逝去的残酷。他拥有着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的强大能力,却总在晚上像孩子一样蜷缩在床上哭泣。对于大佬们来说,他是一颗定时炸弹,但似乎谁都不愿意或者说不舍得立刻把他杀死,只想要控制征服。显而易见的,亚修就像那些传说中带着诅咒的宝石一样,谁都不可能拥有他,能毁灭他的不是任何人,只有命运。 我觉得最让人心疼的是,谁都清楚亚修不能拥有伙伴,这对他与对方都是一种致命毒药,但亚修的灵魂深处就是孤独、脆弱, 他总是渴望着一个能让自己放心开怀大笑的人。始终记得两人的争吵,英二说,不是任何人都像你那样有能力的,亚修苦涩地回,又不是我想要的。 之前看到很多人讨论《BANANA FISH》是不是耽美之类,还有人觉得很失望,感觉后半段就gay gay的,英二还很花瓶。虽然本人一般不会主动去看bl,但是对于这种也不会很排斥。况且《BANANA FISH》的重点根本就不在这上面。 跟亚修比起来,英二真的是很普通的男孩,温柔又认真,而且是在很有爱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到大都没有受到很大的恶意。从战斗力来说,毫无疑问,英二是一个包袱、累赘(请容许我这么失礼地说……)。如果想看双雄联手,肯定是要失望的。 可是,我能明白,是否能成为朋友根本不在于两人的出生背景、能力水平,甚至不在于三观与兴趣爱好,朋友就是一个能让你的灵魂放心依靠的存在。想要了解他的世界,想要了解他的过去,想要呆在一起说些有的没的……其实人本是孤独的,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在绝望深处也许根本不能祈求得到任何人的帮助,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苦苦挣扎,可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渴求着一个能让自己感觉完整的、不孤单的瞬间,就算是瞬间也想看作永恒。 与亚修比起来,作者给英二添加的创伤真的是微不足道的,曾经是跳高运动员,但因为受伤无法继续参加竞技什么的。可是这又何妨呢,他来到美国、遇见亚修感到快乐,跟亚修遇见他而开怀大笑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当英二撑杆跃过墙头,在亚修眼里的那个在天空飞翔的英二,恐怕就跟别人眼里的亚修一样耀眼吧。 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也许有些时候,有些情感根本就不需要划分亲情、友情、爱情,只不过是两个灵魂遇见彼此,看到彼此的美丽,看到彼此的伤痛,然后决定靠近、互相舔舐而已。 写于《BANANA FISH》播出一半

————————————————————

看完结局补了一下漫画:

看完《BANANA FISH》结局以后一直很在意,看到知乎上介绍原作者吉田秋生的文章,她甚至被称赞分镜可以和安达充媲美,作为安达充粉的我,坚定了要补漫画的决心。 其实在此之前对吉田秋生并不了解,印象中几年前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很火的时候,吉田秋生的原作被时时提起,据说比电影还要深刻。当初看动画的时候,知道《BANANA FISH》也是她的作品,还满惊讶的,风格好像完全不同啊,而且一度以为“吉田秋生”这个名字是属于男性的。 看前面几卷的时候,觉得分镜方面挺普通的,肯定不能和安达充的比啊!我觉得安达充的分镜是我看过的所有漫画里最舒服的,真的是神级别的。有点失望。举个例子,故事前面部分,在紧急时刻英二用生锈的水管当撑杆跳过墙头,亚修在下面看着那段,我认为动画的表现是相当精彩的,真的很令人感动。而且的确,这段剧情对整一个故事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漫画的表现挺平淡的,感觉一下子就带过了,没有什么渲染,难以看清亚修心里面的波澜。 但是从第七卷开始,我察觉到很明显的变化。当然,变化可能是渐进的,但我没有看得那么细。漫画的画风美型了不少,亚修的脸和第一卷比简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画面干净了不少,该留白的大胆留白。最让人惊讶的是,分镜真的精致了不少,已经相当有层次感、节奏感了,还多了很多出色的无文字分镜。 可是同时,我也隐隐感觉到了一点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方面与前面的割裂。前面部分让人感觉局是铺得很大的,剧情的逻辑感也比较强,后面好像渐渐收束到了或者说转到了亚修这个人身上,还有亚修和英二之间的感情描写、相处细节也多了不少。最让我感觉违和的是,在开头几卷,我感觉亚修这个人是一个普通的少年,虽然很厉害,但是并没有到封神的地步,但是后面真的各种神化了,美貌、智慧、勇气,各方面接近完美。有一种解释是,因为好朋友肖达的死,亚修开始变了。但我认为,最大可能还是作者在漫画的创作上有了改变。如果说,开头几卷是铁打少年漫画,那么后面部分是渐渐有点少女漫画的倾向了。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是不成熟的,感觉是一点点摸索过来的。虽然我觉得后面画风、分镜的确很好看,cp我也照嗑,但总觉得有点失落,因为一开始我所期待的那个局并没有按预期展开。 说起来,现在都搞不懂《BANANA FISH》的分类,连载在别册少女COMIC,是该分为少女漫画吗?如果是,那也太彪悍了吧……但是说是少年漫画,我想也不是的。这种时候又会想起我的大神安达充,他的漫画也是有种界限模糊的感觉,在少女漫画和少年漫画间游移。 未完待续。

————————————————————

终于补完漫画了,还看了正篇后面的Angel eyes和光之庭。期间还看了一点吉田老师的资料,还有她的短篇《情人的吻》。 《BANANA FISH》悬疑开局却没有怎么悬疑展开,好像要聚焦国家黑幕,最后还是聚焦到人物身上。可是细想起来,战斗情节都很流畅啊,人物刻画也很好,好像还有种独特的味道,如果太硬,就没什么意思了。还是表现了很多女性化的东西,毕竟,是少女漫画(?)。 其实感觉,好像也真的没几个漫画家能把控得了大局面,之前看浦泽直树的《Monster》,虽然一直听说是神作,但我总觉得有点拖沓,为悬疑而悬疑,十卷以内的内容拆到十几卷来说,最后真相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么多场战斗,最喜欢亚修和欧沙在地下铁那场,在列车上射击超级有意思,漫画里分镜也是超级棒的,最后对决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欧沙也闪现出了一点光辉。 其实吧,看动画的时候,并没有很喜欢很喜欢亚修,因为我是黑发控,也不全是吧,就超级喜欢英二,也很喜欢辛,感觉他俩都有种纯真直率的感觉,我觉得作为人类,这样的特质是非常可贵的。很多人说亚修是天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番外Angel eyes,但我觉得亚修不像天使啊,英二才最像,亚修他应该是更妖冶,更悲剧性一点的某种事物,美丽的花豹、受诅咒的宝石…… 补漫画的时候越来越喜欢亚修,也真的很心疼。如果是在和平的环境,他大概是那种调皮傲娇又有点暖心的男孩子,大概能无忧无虑地笑。看到动画里亚修穿的那双红色帆布小短靴,就想起初中的时候那群拽拽的小男生,真的,那时候还挺多男生穿的,他们会自以为成熟地开着拙劣的黄色笑话,拉帮结派,每天上学放学风风火火。 看《光之庭》和《情人的吻》,才发现那种日常的、散文式的故事,细腻的、留白很多的分镜才是吉田老师一贯的风格。总觉得,一开始她是想要在《BANANA FISH》里做新尝试,想少年漫一点、节奏快一点,但是后期又把自己原有的东西融合进去了。我觉得她真的很了不起啊,谁能想到一个少女漫画家能把战斗分镜画得那么流畅、有冲击力呢? 一直不想谈结局,真的很虐,但是我没有哭唉,不知道为什么,看动画、漫画我都没有哭,就是心里难受得要死。 我想起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意识到人是会死的这件事,每天都很恐惧,电视也不看了,放学以后就在妈妈旁边转,然后坐在课室里也能流眼泪。现在长大了,好像对于寿命,对于人能活多久这件事没有特别在意了。不过还是会禁不住想,如果那些我深爱的、关心我的人能在我死后再死就好了。 现在每天生活都觉得挺没意思的,经常觉得很孤独。有时候会想要有人关心自己,有时候又会想,如果全世界只剩我一个就好了。好像真的没有一个人,让我觉得我可以放心依靠,我的感情可以毫无障碍地传达到他心里。 所以,其实亚修这一生还蛮幸福的。如果没有遇到英二,就不会死得那么快,可是如果上天不让他们相遇,那才是最大的残忍吧。 好了,我去哭一下吧……

 4 ) 【孤独伴随少年的一生】 关于BANANA FISH原作和动画完结的一些感想

漫画亚修

动画亚修

写在动画完结之后和补完漫画的一些杂碎的感想

原作是建立在80年代的越战背景,美国的毒品战争,对于同性恋这个观念,包括后来看其他人分析了解到的关于80年代唐人街,华人的势力逐渐进入群众目光

尤其是美国的毒品战争让我看完后很感兴趣,BF漫画开始连载于1985年,而在现实中的美国,毒品危机在1981年就一句开始,到了1986年,里根签署“反毒品滥用法案”,才开始使毒品在美国的泛滥成灾得到改善(题外话

亚修是一个非常复杂化的男主角,他出生于美国乡下,母亲出生以后就抛弃了他离开,父亲是个开酒吧的粗汉,和哥哥格里夫反而长兄如父,亚修的出身可以说是非常渺小,但是作者却要将他设定成几乎是一位【被美丽诅咒的人】

是啊,亚修就是美与痛的化身,你看,那么多人见了他都要夸他美丽,一遍又一遍地强调

你看他多美,多美,多美。

可是他多痛,多痛,多痛。命运像一根针,扎得他遍体鳞伤。

即使是英二,也只能给出亚修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境:他可以早上赖床,等着哥哥为自己做好早餐,读着报纸快乐地聊天,可以计划飞去日本以后的生活,过上不用拿枪的普通日子。

英二啊,即使多么想要从命运手中拯救,多么想要保护,可是命运还是要将他冲走,还是要将他碾碎。

“等我走过去,看见他坐在那里,一个人静静地,彷佛完全与暴力毫无关联的样子

【那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巨大孤独】”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峰

雪豹为何会拖着残破的身子持之以恒往山顶爬呢?

因为那里是一片洁白而神圣的雪域。

可是雪豹独自走在雪山的路上,他在寻找什么?

一路上无人作伴,寒风刺骨,大雪掩路,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巨大孤独啊

“亚修,即使我不在你身边,但我想告诉你,我的灵魂永远与你同在。”

我的灵魂永远与你同在

但乞力马扎罗的大雪,还是埋葬了一只美丽矫健,但又浑身是血的豹。

亚修「我不怕死,有一段时期,我无数次想过不如死了就好了,反正不会比现在更差了,但是我每次想到自己的死,都会想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那具雪豹尸体,它到底是为什么要爬到那么高的地方呢,是为了捉捕猎物迷失了方向,还是为了什么想要往高处爬,力竭之后倒下了呢?不管怎么说,它都知道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吧........我不怕死」

英二「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吧,对吧,亚修?」

终究是一场美梦

—————————————————————分割线—————————————————————

 5 ) 从Banana Fish的隱藏屬性説到愛、理想与人生之所以不朽

作品譯名《戰慄殺機》,照此理解,整個故事可簡而概之爲在利益恩怨的驅使下,殺機在不同的人或人群之間反復循環往復地出現。如此雖未嘗不妥,但返回到作品原名《Banana Fish》來理解,整個故事的結構与意義可能都會更加完整。

Banana Fish是什麼,是一篇小說的名字,是一種毒品的名字,代入作品,進行故事文本分析的話,可以視為引子、線索、隱喻、預言……比較明顯的就不提了,這裡且分析幾個它的“隱藏”屬性。

1、作為寓言的《Banana Fish》

小說《Banana Fish》寫了一個名為慾望的死局。本作講述的,亦是一个可被名為Banana Fish的死局:毒品Banana Fish之研發應用所牽涉利益之深广,各方勢力糾纏之複杂,政治影響之巨大,已經到了無人可以破解的程度。人人都為Banana Fish而來,而人人都是Banana Fish,沒有誰可以在卷入后全身而退。

2、作為隱喻的毒品Banana Fish

縱觀全劇,亞修很忙,忙千百件事,其實衹是在忙一件事:反抗。而他反抗的對象,并不是哪个具體的人,而是淪為喪失自我(被人控制)、麻木不仁,最終六親不認、殺人不眨眼的非人之物的命運。眼熟嗎?對,這和被注射了Banana Fish的人毒發后表現一模一樣。

3、作為預言的Banana Fish

預言什麼,預言亞修的命運。

在作品中,毒品Banana Fish沒有解藥的,祇有死亡才能給被迫注射者以解脫。亞修想要結束血雨腥風而充滿罪惡的黑社會老大生涯,除了死亡,也同樣沒有其他辦法。但是,具體分析預言是如何成真的話,并沒有這麼簡單。

現實和時代決定亞修一半的命運,這部分不是今天的題中之義,但剩下的那一半,亞修自己或者說他的性格決定的那一半,是本文所必須在意的。

亞修的行動動機一直很清晰,一開始是為了自保,後來是為了反抗,再後來為了復仇,而最後是為了救人……第一次開槍,他八歲,哥哥參軍,父親冷漠,沒有人幫他,他衹能靠自己殺死了性侵他的變態,但是噩夢沒有結束,拿起的槍,同樣再也放不下。

剛剛認識那段時間,亞修常對英二說,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

亞修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是祇有握著槍,才能非常勉強地維持為人的尊嚴,生存下去。他美,所以被侮辱,也是因為他美,所以被重視,被栽培;他智商極高,博覽群書,有勇有謀,所以能當上老大,所以承擔過多的崇拜和責任;他討厭暴力,喜歡去圖書館靜靜地看書,然而他終究殺了太多人。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他常常想起《乞力馬紮羅山上的雪》里那只凍僵的豹子。

亞修説過,想要可以不握著槍也能活下去,或許,像英二那樣自由如鳥般可飛躍高墻或者如旭日初升的早晨那樣清白地活著,才是他的理想中人生的樣子吧。

這裡需要強調,在亞修心裡,英二和理想分量雖然可以劃上等號的,但兩者之間并沒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説,不是英二出現后,亞修才突然產生了那樣的理想,亞修說過自己是靠著直覺生活的,他剛開始就強烈地被英二這樣的人吸引,衹能說明他本就有這樣的理想。

可是英二和亞修所生活的那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亞修的理想与現實也是如此。

所愛隔山海,而山海永不可平。

現在想來,劇中角色,幾乎個個都以為英二是亞修的致命破綻,我看的時候曾經也這麼想過,後來才發現,其實不是的。

不是英二,更不是理想。

真正的死因是理想与現實之間的距離。而那段距離的名字,即為命運。

英二明白了,於是他最後寫信給亞修説,想要从命運手中保護他。

英二做到了,亞修也做到了。

英二用愛,抹去了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而還有什麼能比來自所愛之人同樣堅固不移的愛意更能撫慰人生之痛苦?

沒有了。

而亞修用死亡,消除了理想与現實的距離。而還有什麼能比理想之實現更能戰勝死亡的空虛?

沒有了。

從此,他們的靈魂同在,再不分開。

在不打擾別人也不被別人打擾的圖書館里,靜靜地讀完英二寫給親愛的亞修的信,然後微笑著閉上眼趴在桌上做最後一个好夢時。亞修必然發自內心地、感到無比的幸福与歡喜。

亞修,值嗎?英二,值嗎?

值。

人生之所以不朽,唯一的原因,

是愛。

 6 ) 亚修和ed很生动,剧情和旁人很单调

1.剧情上太单调(永远在救人和逃跑,靠不断被抓来推进剧情),整个背景看上去就只在做一件事:渲染出主角们的惨。这大概有益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男主的遭遇确实令人心疼),但是整个剧情就非常禁不起推敲。我觉得这是这部番被理解为bl的很重要的原因,亚修和英二的互相救赎剧情上过于天然,所谓“灵魂伴侣”,我觉得更像“骑士和公主”。

2.再来就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了。尽管本作用了大量细节去刻画人物的性格,身世等,但是无一例外都过于刻板(例如英二作为亚修的救赎和软肋,缺乏自我意识(或者说太过迟钝?),仿佛就是亚修的附属品),人物的形象仿佛直接指向了他们的结局。

3.第三,我真的非常讨厌这个剧本。作为这部作品里塑造的灵魂人物亚修,明明通过这么多次死里逃生来凸显出他的强大,结果在打倒了一切敌人之后,却突然被刺而结束了生命。看到这个剧情我是又惊讶又气愤,感觉自己被这部番耍的团团转,作者不仅玩弄一个灵魂人物的生死,让他要死的时候不死,要活的时候不活,还玩弄观众的情感,剧情的大起大落仿佛就是为了让观众的情感大喜大悲而刻意制造的。

4.最后,我最喜欢的可能只剩下本作的第一首ed了。这首歌唱出的痛苦和彷徨,也加深了我对亚修的共情。但是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用这么糟糕的剧本来糟蹋他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情感与价值追问。

 7 ) 跨越三重时空的Banana Fish与它的边界之舞

写在前面:

1 全文12000余字,含大量剧透。

2 本文涉及大篇幅文献综述,但由于缺乏一手资料,主要依靠网络碎片化翻译出来的英文材料进行三手翻译,因此对资料来源和翻译的准确性存疑,请带着批判眼光看待本文引用的所有材料。引用链接附在文末。

3 涉及个人观点的部分也请持批判性眼光看待。

4 禁止无授权转载。

目录:

1. 名作诞生的20世纪80年代

1.1 腾飞的日本与神秘的纽约

1.2 在少女漫画中独树一帜的《Banana Fish》

1.2.1 写实背景与硬派场面

1.2.2 性暴力与性取向

2. 动画化的2018与现代舞台

2.1 动画化的整体设计

2.2 时代的差异与重复

2.3 被重释的“圣母”与“勇气”

3. 20世纪3、40年代及其后的经典源泉

3.1 引用与重构

3.2 彷徨与死欲

3.3 死神之姿

4. 站在(不存在的)边界上


1. 名作诞生的20世纪80年代

1.1 腾飞的日本与神秘的纽约

《Banana Fish》(以下简称《BF》)是日本漫画家吉田秋生在1985-1994年期间连载的作品,最早被作为以高中女生为主要读者群的少女漫画,在《別冊少女コミック(Betsucomi,创刊于1970年)》推出。

1975年,同人志即售会(COMICKE大会)开办。从第一届大会开始,参会的主要群体就是女性。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开始腾飞。1986年,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颁布。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让女性读者的购买力和重要性逐渐凸显,更多迎合女性阅读需求的漫画杂志创刊。

其中,第一本耽美漫画刊物《JUNE》于1978年创刊。它的影响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当时,JUNE一词可以用来指代少年爱/耽美这个类别。(那时候还没有BL这个词,传说车田正美给《圣斗士星矢》中瞬的女友起名叫JUNE也是因为这本杂志,无来源证实。)《JUNE》当时以竹宫惠子(Takemiya Keiko,《风雨木之诗》作者)的漫画和栗本薫(Kurimoto Kaoru)的小说为主打。由于栗本薫和吉田秋生是朋友关系,吉田秋生为她的小说画过一些插画。

↑这本小说的插画就是吉田秋生画的

除了原创的漫画和小说之外,《JUNE》同样也刊登介绍欧美同性电影的文章。所以,《莫里斯(Maurice)》《同窗之爱(Another Country)》《我美丽的洗衣店(My Beautiful Laundrette)》《莫扎特传(Amadeus)》等电影也在女性之间变得十分受欢迎。[i]

很有可能,二十多岁的吉田秋生就是在那时候接触到了大量相关的影视作品。包括她在多个场合强调的对她影响深远的《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

更具体的阐释之一可见于2017年,吉田秋生、伏见宪明(Fushima Noriaki,公开出柜的LGBT研究者)、三浦紫苑(Miura Shion,《强风吹拂》《编舟记》作者)进行的访谈。其中,吉田秋生提到,高中时观看的电影《午夜牛郎》是她漫画创作的起点。电影中两位男主人公的惺惺相惜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她后来又看了好几遍。两位男主人公“离了对方都活不下去,但他们到最后都没有发展成浪漫关系” [ii]

将目光投向大洋彼方。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越战结束,冷战继续,民权运动告一段落,水门事件让总统下了台,嬉皮士变成雅皮士然后成为朋克,个人电脑则开始进入普通家庭……

具体到纽约这座城市,在《纽约时报》作者Edmund White笔下[iii],则是这样的:“那时的纽约躁动而危险,女人出门要带防狼水,连男人下了的士都会要求司机先别走,要等他们走完从车到家门那5米。那时的一场停电让整片街区陷入疯狂的抢掠,地铁车厢满是涂鸦。彼时,巴兰钦(美国芭蕾之父)的权势正如日中天,纽约州剧院成为纽约知识分子沙龙,一个爱读塞林格的重生教徒杀了约翰·列侬……”

学者Frederik L. Schodt则在1996年出版的《Dreamland Japan》中,如此描写日本艺术家眼中的80年代纽约:

Banana Fish’s popularity coincided in the eighties with a fascination with New York City. When everything seemed to be going right in Japan, before the ‘bubble’ burst in the economy. New York was often portrayed as a symbol of everything that was wrong with America, from drugs to guns to racial tensions to poverty – sort of a modern Sodom and Gomorrah.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seemed symbolic of America’s raw energy and exciting individual freedoms.

即,80年代的日本艺术家倾向于认为,纽约是集美国枪支暴力种族问题为一体,但是充满原始美式活力和自由的地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田秋生开始了《Banana Fish》的创作。

1.2 在少女漫画中独树一帜的《Banana Fish》

1.2.1 写实背景与硬派场面

《BF》之所以在同时期的少女漫画中独树一帜,部分要归功于故事详实的背景设定和具有强烈现实感的表现方式。虽然不乏主角出场满级、后期开挂的毛病,但作品的整体氛围还是以写实为主。

整个故事始于越战末期,展开于冷战的大背景下。Banana Fish作为一种精神控制药物,被美国作为势力渗透的工具。偶然间,围绕这种药物,以Ash为首的街头少年团与黑帮大佬Dino Golzine发生了激烈冲突。

虽然在连载的十年中苏联突然解体给吉田秋生造成了一些困扰,但好在后期推进(主要是两个男主之间的关系)和历史背景的联系不太紧密,得以顺利进行。总体而言,主线剧情中对世界局势的描述几乎完全以现实为蓝本。(注意,虽然漫画连载到1994年才结束,但故事实际只发生在1985-1986年。)

↑此处对中美洲紧张局势的描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70年代古巴的情况。

↑对水门事件的吐槽。85年代的美国,对媒体的信心正在没落。

杀手Blanca的设定是前苏联特工。他个人的婚姻悲剧也和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关。

另外,吉田秋生在背景、服装的一些细节上也进行了一些设计,所以看起来比较有时代氛围。

↑巨大的logo

↑背景涂鸦相当令人瞩目

在时代背景之外,《BF》中密集的对话和动作场面,使得它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少女漫画。这些动作戏并不花哨,有时候带着强烈的情绪,直接推动剧情,并不单单作为感官刺激出现。

↑个人最喜欢的一段,出现在漫画中期

虽然大部分动作戏都是简洁明了的枪战,但在中期剧情中曾经出现过不少因地制宜的打斗剧情,比如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主要是为了描写街头少年团与城市之间的关系。Frederik L. Schodt形容,《BF》中的城市“is portrayed as a modern wild jungle”,被描绘成现代丛林。这一点也呼应了主人公Ash桀骜不驯的“野兽“设定。这种设定在配角口中被不断强调。

因此,尽管《BF》最初是作为少女漫被推出的,但它吸引了不少稍微年长的女性读者和一部分男性读者。Frederik L. Schodt如此评论它的受众:“Banana Fish was one of the few girl’s manga a red-blooded Japanese male adult could admit to read without blushing.” 这是少有的能让日本热血男性大方承认自己会看的少女漫画。

1.2.2 性暴力与性取向

《Banana Fish》漫画中出现过少量异性情色场景——比如Nadia(Shorter的姐姐)和Charlie警官,精神病院的医生护士,Harlem路人——绝大部分无足轻重,属于情节调剂。

与之相比,是大量的同性情色,而且几乎全都是在画面外处理的性暴力。与相当一部分将性暴力作为刺激甚至情趣来描述的耽美/BL作品不同(这后面有比较复杂的缘由,主要还是女性性压抑的结果,建议自行搜索研究),《BF》中的儿童性侵与强暴都被表现为实打实的创伤体验,给Ash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iv]

无处不在的性骚扰也是《BF》不吝笔墨描述的一点。如果说监狱众人对Ash的虎视眈眈、Ash自述“走在街上都能被堵在巷子里摸来摸去”的经历是混乱环境下的特例,那么当他扮作女护士从精神病院逃跑时遭遇的“教科书般的性骚扰”,可以被视为对社会直接的控诉:当Ash忍无可忍地出拳暴揍骚扰者时,钢铁直男Max Lobo不仅没有帮忙,还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你穿那身制服确实好看”。

直到Max为了任务去gay bar,期间被摸了屁股,他才真正“体会到了被作为性目标的感受”。接着,Max为Ash烧掉了受暴时被拍下的照片,希望他不再被过去的恐惧所束缚,可以视作他对Ash的不幸,在单纯的“儿童性侵真恶心”之外,多了一层淡淡的共情。

吉田秋生在2017年的三人访谈中,明确地提到自己高中时期在电影院反复遭遇骚扰,而且是“在周围有很多人的情况下”,说明这些情节并非空穴来风。这也侧面印证了许多理论中70年代起诞生的“美少年”漫画与被长期压抑的女性之间的内在移情。

因为有这些创伤性的体验,漫画第一卷,初次见面Ash和英二迅速变得熟络,和二人的体型差以及英二在性方面的一片空白不无关系。

另外,在与藤本由香里(Fujimoto Yukari)长达20页的访谈中(载于2000年12月出版的《少女まんが魂(Shojo manga damashii)》),吉田更是直接盖章“英二是100%的处男”,而“Ash和男女都睡过”,“Ash就像暴脾气的独角兽,英二就是驯化他的处子。”[v]

这种设定和某些剧情桥段让读者觉得英二似乎拿了女主剧本。事实上,在与上文提到的藤本由香里的访谈中,吉田秋生提到最初英二的角色确实是女孩。但是在动作场面中尖叫、挡路、最后和主人公发展浪漫关系的女性角色可能令人讨厌,就索性改成了男性(这段话可能存在翻译错误)。而且,如果英二是女孩,两位主角之间发展浪漫关系基本上板上钉钉,这是她不希望看到的。[vi]

尽管各种研究者和粉丝长年累月地争论《BF》是否应该被划入BL范畴,吉田秋生本人在Ash的性取向上表态明确。在《Banana Fish Official Guidebook》收录的编辑访谈中,吉田秋生提到,最初杀手Blanca的设定也是女人——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女名,在作品中被强行解释为杀手前妻的爱称。吉田秋生还曾试图画一段女性Blanca和Ash的床戏,因为“《BF》里没什么男女床戏,我想表现Ash不过是个男孩,毕竟他不是同性恋。”但这个主意被编辑阻止了。[vii]作品中还是保留了一些痕迹,比如Ash和英二聊天的时候明确说自己14岁时真心喜欢过一个女孩。

↑英二其实对自己的小白兔身份感到有点委屈

但有时候,吉田秋生又会对两人的关系进行非常模糊的表述。在1994年与中岛梓(Nakajima Azusa,上文提到的小说家栗本薰的笔名之一)的访谈中,吉田秋生表示,她希望Ash和英二的关系能够停留在一种羁绊的感觉上。比起上床,这种羁绊更像是“刚出生的小鸡把自己第一眼看到的东西视作父母,会永远跟着它们”。[viii]而当2000年藤本问她“是不是追求(角色之间)灵魂羁绊“的时候,她又说”性方面的元素肯定也是有的……把灵魂和肉体的吸引分开不是很好的说法(翻译存疑)。到了2017年的三人访谈,围绕《BF》到底是不是BL的讨论中,吉田秋生对伏见提出的soulmate观点不置可否,“好像两人也不至于说是soulmate”。但是最终她同意了“buddy”这个说法,用来描述一种好莱坞式的、美式哥们情谊。[ix]

↑这种带颜色的男孩玩笑他们也开

基于漫画表现的英二为Ash带来的安全感,许多人认可两人之间不会发生肉体关系的剧情走向。但这并不妨碍研究者和粉丝们继续不厌其烦地挖掘BL标签的边界与《BF》的内涵。有时候,这种暧昧的描写为作品更添魅力。《BF》在美国的编辑,供职于出版商Viz Media的Carl Horn总结道:“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manga that make eroticism and teasing their focus, but if you want to make character and narrative your focus, I think you have to show some self-discipline as a creator. If you do so, you may also achieve more profound effects than if you just went for the fan service and easy thrills. I think some Banana Fish fans would argue that Ash and Eiji's relationship ends up being much more romantic because Yoshida places the emphasis on the struggles they face together, not the snuggles.” 大意是,画小黄漫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创作者想将重点放在人物和叙事上,就必须自律些。比起迎合观众、制造廉价刺激,这样的创作者能让作品的效果更加深远。很多《BF》粉丝声称,正是因为吉田秋生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Ash和英二的卿卿我我,而将重点放在两人共同面对的磨难上,才让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浪漫。[x]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BF》在当时的日本掀起热潮。1998年,Comic Link让读者票选50部最好的漫画,《BF》位列第一(来源无法查实)[xi]。美国出版社Viz Media于1997年开始翻译引进《BF》,并将其划分为青年漫画,在杂志《Pulp》上连载。《Pulp》停刊后,出版社在2007年出完了19卷漫画的英文版。

2. 动画化的2018与现代舞台

2.1 动画化的整体设计

《Banana Fish》制作人瓜生恭子在2018年6月接受 FujiTV Muscat的访谈。作为《BF》的狂热粉丝,她从加入Aniplex开始就一直计划要让它动画化,直到迎来了吉田秋生出道4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在写了一封堪比“情书”的企划书之后,2017年,《BF》终于得以宣布动画化。[xii]

动画对漫画最重要的改动是将故事发生的舞台全盘移植到了现代,在同一篇访谈中,瓜生表示这是为了吸引当代的新观众。为此,以脚本濑古浩司为首的制作组全体跑去纽约进行实景考察。对场景、电子设备和人物造型的设计全部相应地升级到2018年。

监督内海纮子铁了心要让将人物的造型做得细腻时髦,但是要保留两位主角身上的男性特征(肌肉感)。毕竟英二是运动员出身,而Ash虽然长相美型,但锻炼非常充分,在身型上就与旁人不同。所以人物设定林明美下了很多工夫。

另外,因为动画篇幅有限(制作组估计只能呈现原作的60%),在监督的要求下,濑古浩司以两位男主为主线,对旁支剧情进行了删减。[xiii]所以,2018年的TV版最终呈现的是与Banana Fish这一药品有关的主线剧情,以及两位男主之间的关系进展。

在视觉上,TV沿用了原作封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明黄色主色调,但是稍加调整,使配色更加明快时髦,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一种非常类似于“暴力”的冲击性观感。

↑VIZ版漫画封面与2018年TV动画宣传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乐队King Gnu和Survive Said the Prophet作为《BF》的男性粉丝,用爱发电为动画量身定制了两首ED和一首OP。在歌曲中,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对原作的理解。

2.2 时代的差异与重复

TV动画在背景设定上遵循了原作的写实路线,但将原作的越战背景整个搬到了现代的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和越战有相似之处,比如持续时间长,引发大量抗议活动和反战游行(据wiki资料,其中很多标语、口号都是在反越战游行中使用过的),启发大量文艺作品等。

因为冷战的结束,动画中,美国集中筹划的试图控制的地点也从中美洲变成了中东。Blanca的前苏联克格勃特工身份则被改成了前阿尔法小组成员。

对犹太人的吐槽倒是一如既往,三十年过去了照搬原作台词还是没有违和感。

但伊拉克战后(2011年后),美国社会中的遗留问题似乎和越战不太一样,尤其是在社会文化上,没有形成像当年的年轻一代那样的反叛潮流。因此,原作中街头少年团选择与意大利黑手党甚至军方硬碰硬的主线故事,在氛围烘托上似乎受到了削弱,变成了单纯的Ash为自由和复仇进行的斗争。

另外, 2018年的纽约,尤其是曼哈顿,不再是当年黑帮横行的模样。比起不知何时会发生的街头巷战,更加令人担忧的事情,变成了恐怖袭击和意见不合群体的分裂与对抗。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看见黑手党和政府为几群街头少年如此大动干戈的故事,其非现实感似乎比1980年代更甚。如果一定要用比喻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将一个人青春期时发生的故事,照搬到了成年期。

Banana Fish作为精神控制药物的设定似乎也逐渐落后于时代。至少在2018年,假新闻、谣言、数据泄露或信息污染起到的作用似乎可以比肩Banana Fish。

这就引出动画设定的另一个矛盾之处。在2018年的故事中,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甚至网络的存在都十分鸡肋。虽然第一话英二和Skip被绑架时给了手机被扔掉的特写,但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各机构的防火墙设置聊胜于无,美国政府没有出现过任何黑客或者类似角色阻止主角们盗取信息。“不存在的军队”成员的手机仅使用指纹解锁。少年们躲藏的各种仓库和“老鼠窝”都有网络和电源,可反派连借助电子产品进行GPS定位打击的行为都没有出现……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主角团从原作的“有一点开挂”变成了“非常开挂”,反派从“有一点放水”变成了“泄洪”。双方的实力差可能会令部分观众感到逻辑不通。

如果要说这种时代的改动在哪里歪打正着了的话,Max代表的媒体或为最大赢家。最后,他们成功公布的重要人士儿童性侵的数据,暗合了由波士顿环球报披露的天主教儿童性侵案。据此事件改编的《聚焦》上映于2015年,再次引发讨论。

虽然对时代的改变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氛围削减和剧情漏洞,但如制作组所说,这些改动并没有影响到主线剧情的整体推进。除了剧情后期逐渐聚焦于两位主角的关系之外,也许,正是因为罪恶和战争自古以来都不断重复,才让跨越了30年的两个历史时期依然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

2.3 被重释的“圣母”与“勇气”

《BF》的情感线索是两个不同世界的少年的相遇。其中,英二作为在单纯环境中长大的男孩,无论是在性格还是武力值上都与他所闯入的街头少年团格格不入。作品中也丝毫不吝表现他的这些特质:第一次在地下酒馆遭遇袭击吓到不敢动弹、枪战后跳水直接晕倒、搜寻Ash的老房子时被老鼠吓到尖叫……除此之外,还有反复被抓被救,因为Ash处决投降对手“不义”跟他吵架,在Ash与Arthur决斗时大喊导致Ash被刺到腹部差点一命呜呼。

在2018年,这种主角类型已经不流行了,还很有可能被扣上“圣母病”(又称傻白甜、白莲花等)的帽子予以抨击。不畏暴力、打破传统道德观念、快刀斩乱麻的角色往往受到追捧。

传统故事中,拥有圣母特质的角色大多不承担推动剧情的主要任务,而是促使其他角色展开行动(很多时候意味给主角带来麻烦),或者仅仅作为主角homecoming的原点,也就是心中的白月光存在。在一段时间内,这种集温柔、单纯、善良为一体的角色被予以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塑造角色、尤其女性角色的方式被反抗和摈弃。根据上文提到的访谈,吉田秋生最终将英二设计成男性,一部分是出于对这种类型女性角色的反感。

表面上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许是“圣母”不受欢迎的因素之一。另外的因素,也许可归于“黑深残“世界观一度受到追捧。因为对感官刺激或者与众不同的追求,“温柔是没有用的” “力量至上”“人性本恶”等观点更加吸引眼球。这类作品不乏深刻之作,但也存在大量明明逻辑断裂、却自认为在描绘深刻现实的产物。其中,“圣母”角色往往因为弱势变得悲惨或者令人排斥。

即便如此,尽管存在少量批评之声,一度将自己定位为“Ash的包袱”的英二在2018年的《BF》粉丝中,依然拥有较高的人气。这是为何?绝不仅仅因为“性别男”而已。

一是,吉田秋生在世界观和角色的塑造上参考了套路,但没有按照套路进行。比如英二虽然武力值低,但行动力强而且不缺乏勇气;平时看上去很乖巧,但捣乱一定会捣个大的;行为上非常贤惠但嘴上绝不停止吐槽……TV动画中的萌系人设恐怕也是加分项。

除此之外,相对于其他人而言,英二是《BF》故事线中,难得的有成长脉络的角色。但这种成长和热血少年漫画中的打怪升级比起来,并不主要体现在武力值上。

刚开始,英二表现得完全单纯懵懂。TV版英二的声优野岛健児在接受《PASH!》在2018年8月的采访[xiv]中说,他认为,两人初次见面时Ash同意让英二碰枪,是因为英二的一脸单纯让Ash相信“他不会滥用交到他手中的力量”,“这种单纯也是Ash被他吸引的原因”。但正因如此,英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包袱”自居。

坦白而言,直到故事中期,我都以为英二是《MONSTER》中天马医生的同类角色,“不开枪”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和基石。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BF》毕竟是描绘少年情谊的作品,某种程度上的“仗义”是必须的。但英二拿起枪(练习和被硬塞不算)的时机一定经过了吉田秋生的仔细设定。在令Shorter丧命的那一场“战争”中,英二希望Ash给他一把枪,让他“自己保护自己”,但Ash没有答应。Ash被谎称死亡后,英二在与李月龙的对峙中举枪但没有开枪,但他非常清楚地说“我不是Ash的包袱”。最后,在晚宴上营救Ash的时候,他终于一展努力练过但依然稀烂的枪法,这次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保护Ash。

↑被动画删掉的射击练习过程

这种对自己定位的认知变化,意味着英二越来越了解Ash,越来越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再是那个在枪战现场吓得瑟瑟发抖的普通男孩。

但,英二真正的勇敢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能开枪或者直面枪口的勇敢。在漫画的最后,吉田秋生为英二设计的那封信堪称完美。“尽管你比我聪明,强壮,高大,我还是总想要保护你……保护你什么呢?从你自己的未来中保护你。因为你的命运就像洪水一样要将你卷走。”敢于承担对方的痛苦,甚至努力扭转对方的命运,相当于要承担一个人的灵魂过去和未来的所有负重,这就是英二的勇气所在。

不过,英二作为一个“普通”角色,变得特殊的原因更多在于对Ash的塑造。实际上,《BF》的背景设定相当“黑深残”,只是吉田秋生没有把重点放在对这种黑深残的描述上,很多刺激性的内容都被弱化处理了。主要角色们拒绝顺应他们身处的一套规则,而是试图纠正它。其中,Ash被设定成能力过人但没有野心的角色。他的愿望是获得自由并过上像英二一样普通的生活,而非在那个血淋淋的世界中爬到顶。在自己和身边的人一直被狩猎的情况下,他斗争的动机其实相当被动。

在Ash与Arthur的决斗中,英二是围观人群中唯一一个没有为Ash叫好的人。因为英二非常清楚,这场胜利只会将Ash推向更深的深渊。之前两人的争吵和Ash的气急败坏,更多地是因为他被戳到了痛处。看过《光之庭》就会知道,其实Ash的每一次气急败坏,就是一次微弱的求救,而英二每次都准确地感知到了。虽然保留了“在黑深残的环境中,温柔会导致死亡”的类似设定,吉田秋生依然将这种温柔摆在幸福的中心位置。

在与藤本的访谈中,吉田秋生自己也概括了英二的特质。她表示,Ash就像是一棵非常坚韧、壮实的大树,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他会选择直面。但英二更像柳树,也像草一样柔软。风暴结束时,大树也许会被吹断,而柳树会生存下来。在他们两人中,也许英二是更坚强甚至更勇敢的那一个。[xv]可以说,《BF》中的英二既圣母又强大,但这两个词的含义都已经被故事改变和重释了。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以后的经典源泉

3.1 引用与重构

吉田秋生在许多场合都表达过自己对美国电影的喜爱,但似乎没有特别提到过美国文学对她的影响。不过,《BF》中出现了数个,直接参与主线情节的文学引用。分别是塞林格的《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和《岛在湾流中》。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讲述在战争中受到精神创伤的主人公崩溃的过程。香蕉鱼的故事,反映了主人公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死亡倾向。而《BF》中对名叫“香蕉鱼”的药品的设定,恰好是精神控制,并且被偷偷用在越战/伊战的普通士兵身上进行实验。《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篇那只冻死的豹子,被Ash用来自喻,认为自己也像那样漫无目的地爬往高处,一不小心就再也回不来了。《岛在湾流中》则暗喻Blanca的前特工身份、婚姻悲剧和“人的孤独”,这本书甚至成为了他和Ash之间的暗语。

到了2018年的TV版中,制作组索性将全24话的标题全都设为美国小说篇目,囊括了塞林格、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夫妇、福克纳等的名篇。绝大多数引用与小说原作的内容没有很紧密的联系,只是在标题上呼应该集的情节,如第二话《在异乡》主要讲述英二闯入陌生世界,第七话《阔少爷》引出李月龙的出场,第十七话《杀手》引出Blanca。

这种呼应在有些时刻体现出相当的精妙。第十话,在Dino宅邸中大战一场后,Ash驾着红色跑车向曼哈顿疾驰,片尾浮现的《重返巴比伦》(原作是一篇浪子回头的故事)在此时获得了新的隐喻,尽显纽约的罪恶与浮华。这种对经典作品的重构,构成了《BF》制作组试图和漫画原作一样追求艺术性的一部分。

Tumblr上有网友对每一个标题对应的篇目和动画内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我把链接附在下面,有兴趣可以看一下。[xvi]仔细看的话,它们内容上的确都有某种程度的呼应。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所有以悲剧为核心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那些元素:幻想破灭、精神折磨、紧张的亲子关系等。

3.2 彷徨与死欲

《BF》是一部充斥着崩溃和死亡的作品,而被引用的这些作家恰恰也是如此。

从标题使用的数量来看,TV制作组显然十分钟爱菲茨杰拉德。24话中,足有11话使用了他的作品,另有1话是泽尔达的作品,加起来占了整整一半。这位作家不厌其烦地描写纽约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如何纸醉金迷,而这份华丽的外壳又是如何轻易地破碎。在《我遗失的城市》中(被用作第六话标题),他详细地叙写了纽约生活中名望与财富的虚无。他的作品常常被推举为美国梦破碎的典型。这种破碎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越战后,在电影《午夜牛郎》中还在被讨论。

不知制作组对菲茨杰拉德的大量援引是否是从Dino许诺给Ash的荣华富贵中得到启发。虽然都是手沾鲜血的角色,比起街头少年们,《BF》中对权势者的刻画更为负面。除了受到长期侵犯之外,Ash对Dino的反感包含了对这种以肮脏为里布的“上流社会“的排斥,而这个社会一开始践踏他,转头却想强行将他融入其中。因此Ash怒斥“一切都是假的”,“拒绝扮演舞台上被设计好的角色”。在这个前提下,作品对核心反派Dino的设计十分耐人寻味。比起一味地追逐、消灭,收Ash为养子的举动反而是更大的羞辱。他强烈的占有欲有时会导向出乎意料的行动。相比之下,其他几位反派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战略上就不如Dino有趣了。

海明威是另一位在《BF》的文化坐标中十分重要的经典作家。《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这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集中了他在欧洲的战争创伤、对自由非洲大地的渴望、对写作的怀疑和对死亡的幻想。整部小说描述的都是主人公濒死之际的幻觉,直到最后抵达乞力马扎罗山纯白的峰顶。

海明威的作品中对死亡不厌其烦的叙写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学者认为,他笔下的主人公的生存方式就是与死亡作斗争,然后在死亡的瞬间获得圆满。死亡赋予了生命意义,让生命脱离了庸常和腐朽。[xvii]虽然在吉田秋生的访谈中,没有证据说明后期重要角色的死亡直接指向海明威的影响,但从对《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的引用开始,伴随着Ash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BF》确实滑入了相当浓厚的死亡气氛之中。

海明威的另一部著作,《永别了,武器》,虽然没有作为标题出现,但被动画明确放进了Blanca的行李箱中,用来呼应他离开李月龙,转而和Ash一同行动的行为。

Ash和李月龙被作为一体两面的“向死而生”的形象着重刻画。虽然都是智商超乎常人、拥有悲惨童年的少年,到了漫画后期,两人的道路分歧最终借Blanca之口被归纳为“爱并毁灭”和“恨并胜利”。这堪比美国总统大选一般糟糕和充满戏剧化刻意的二选一,让人完全看不到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对Ash来说,如果刚开始的死亡念头意味着从黑暗世界的逃离,随着他与英二的关系更加紧密,死亡则成为换取幸福的代价。从与李月龙/Dino围绕Banana Fish的资料进行对峙开始,到英二重伤,Ash屡次做出用生命换取英二的安全、甚至想要代替英二去死的行为。此时Banana Fish事件的主要推动者已经变成Max和Jessica一行人;如何将英二推出这个世界成为了依旧迷惘、依旧在争斗中无法抽身的Ash为自己的生命估算的唯一价值,不断地祈求死亡让Ash重拾对自己人生的掌控。结局时发生的事情下文另作讨论。

↑小心许愿

李月龙的向死之心源于在家族中受欺凌的地位和无人关爱的孤独。于是,整个人生都建立在仇恨上的他,成为反派的理由,不过是想要一种曲折的死法——让Ash品尝和自己一样的痛苦,然后与对方以死相搏。在某期杂志的特辑中,吉田秋生坦白说自己讨厌这个角色,只是因为剧情需要创造的。在设定上,他是Ash的镜像,而英二就是被夹在中间的镜子。[xviii]

公平地说,不知是不是因为作者不喜欢,李月龙在后期的塑造有流于随意的嫌疑。虽然名义上是与Ash势均力敌的高智商对手,他所使用的手段却令人吃惊地单一,还不如看起来总在被耍的Dino花样多,家族资源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出来。这个问题在本身就赶节奏的TV版中尤其严重:除了不断地以亲友要挟逼人背叛和袭击英二之外,几乎看不到他的其他行动。辛舒霖和Blanca虽然都给予他某种程度的关心,但作用显然没有英二之于Ash那么大。李月龙这一连亲妈(作者)都不投注关爱的角色,可能是《BF》中最惨的一个。但他至少在《BF》结束的时候还活着,尽管依然是不幸福地活着。之后就不一定了。

动画第24话标题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塞林格开始,以塞林格结束。这本书曾出现在吉田秋生画集《Angel Eyes》中,所以引用也不算无迹可寻。Ash和霍尔顿有相似之处,比如愤世嫉俗,充满愤怒;比如想在一片混乱、令人痛恨的世界中充当保护者;比如在堕落的同时嘶喊着祈求救赎。霍尔顿想要守望的是“孩子们”,唯一让他感到爱意的是自己的妹妹;而Ash守望的是英二。

再深究一下,塞林格这部作品的另外一个关键词是“彷徨”。 就像霍尔顿的叛逆漫无目的一样,《BF》中的两位主角,于眼前危机的斗争之外,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英二到美国,是因为运动员生涯受到了挫败,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伊部觉得美国的自由氛围可以让他变得开朗起来。Ash虽然渴望“过上普通生活”,但他并没有认真地朝这个方向努力过。在主线剧情之中,Ash大部分时间都在被迫应付反派和复仇,无暇思考其他问题;但主线剧情结束、主要反派退场、英二也准备好脱离他的世界之时,Blanca问Ash接下来想做什么,他的回答仍然是:“继续当个街头混混。”

Ash这种让愿望仅停留于愿望的行为,是一种宿命论式的悲观。虽然剧情对他14岁时发生的事一笔带过,但多半最早从那时起,Ash就接受了黑与白的两个世界不可能和平共处的事实。哪怕强大如他,也只能在这个世界内部对抗他的敌人,一旦试图逾越这条界限,必会招来横祸。第一次试图逾越,他喜欢的女孩死了;第二次认真考虑去日本,英二重伤;第三次拿着机票跑出图书馆的时候,他迎来的是自己的死亡。华丽的虚像被打破,但宿命之墙屹立不倒;曼哈顿永不遗失,也永远是他的囚笼。

3.3 死神之姿

情节进展到后期,动画用作标题的作品名称也更加不祥:《我弥留之际》(福克纳)《丧钟为谁而鸣》(海明威)接连出现,奏响大规模死亡剧情的前奏。

在与藤本由香里的访谈中,吉田秋生说Ash的死亡是一开始就定好的。虽然有一些因素让她曾有过一些犹豫——比如过于早逝似乎有点悲惨,以及Ash的原型、演员River Phoenix在连载即将结束时突然去世让事情变得太过巧合。但是她认为,Ash毕竟是靠杀人生存的罪犯,所以很难对他的结局作出什么别的处理。另外,她又提到了1969年的电影《午夜牛郎》,其中的死亡场景对她产生过深刻影响。[xix]

【以下段落含电影剧透】

在《午夜牛郎》中,底层男子Ratso(Dustin Hoffman)和Joe(Jon Voight)在纽约相依为命,两人一直计划去迈阿密享受生活,无奈根本挣不到钱。最后,一向正直的Joe抢劫了一个客人,带着患病濒死的Ratso踏上去迈阿密的大巴车,而Ratso则在大巴到达迈阿密的时候无声死去。Joe发现Ratso死后,大巴司机过来短暂地察看情况,安抚乘客并继续行驶,而Joe——此前一直排斥同性的身体接触——茫然无措地搂住了Ratso。

↑电影《午夜牛郎》

也许,这个死亡场景之所以如此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的性质模糊不清。没有人能轻易地判断这样的死亡是否悲惨。迈阿密之于Ratso,如同英二的出生地之于Ash,是凭借现有的条件不可能到达的理想乡;因为死亡,Ratso终于获得了Joe一直不肯给予的一种关爱;因为死亡,Ash使得英二对自己永远无法忘怀……更重要的是,在那一段致命的、充满希望的飞奔中,正如英二说的那样,Ash没有变成那只不知为何在乞力马扎罗山顶冻死的豹子、漫无目的地困囿而死,而是作为自由的人死去。

虽然吉田秋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画结尾的时候脑中想的是《明日之丈》。但《午夜牛郎》和《BF》的主角死亡场景,也同样悄无声息地发生在公共场合。但如果《午夜牛郎》中的死亡表达的是一种与世界的割裂,那么《BF》中的图书馆则更类似于理想中的死地——因为那是Ash最喜欢的地方。远离所有残暴现实,在那里,他就是人群中一个聪明的普通少年。路过的图书管理员说,“也许他在做美梦”。整个故事似乎就这样在梦境中结束。说不定,吉田秋生在处理结局的时候,确实从各个方面都想往“幸福”的方向引导。

当然,《BF》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它的源泉不一定完全来自一部电影或几部小说。它们对作品的影响一定是综合的。这种难以言喻、悲喜杂糅的死神之姿,构成了《BF》终章独特的死亡美学。

( 最后请容许我偏题再提一下《MONSTER》……我在看到《BF》结局的时候与《MONSTER》产生了非常神奇的联想,因为两部作品中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的主角都是(差点)被平时实力悬殊的路人角色谋杀的,而且路人们下手谋杀的动机都是(以为)自己的亲属受到威胁。可能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突出主角性情变化之大同时强调爱的力量的表现手法吧……)

4. 站在(不存在)的边界上

《BF》当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它一定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故事。哪怕原作套着“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我也依然在你身边”的俗套外壳,哪怕TV动画后期的节奏越来越赶,《BF》的故事线终究是颠覆了强者与弱者、束缚与自由、爱与友谊等等的二分塑造,让主人公的命运之线更加错综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BF》的丰富性让它无法被标签化,也不该被标签化。

至于少女漫画这个大类,它究竟应该囊括怎样的作品?这里可以借用三浦紫苑在一篇论文中的主张:“少女漫画没有边界,它从来不曾有边界!”[xx]虽然这句话针对的是清水玲子《最高机密》令她不满的宣传语,但它同样适用于《BF》(还记得美国的Pulp把它分到青年漫画了吗)。某种程度上,在读者这边,少女漫画/少年漫画/青年漫画,本质上可以归为阅读习惯问题——他们在作品中期待着什么?是更多的情感,是“友情、努力、胜利”,还是对现实的描摹?他们更习惯在作品中看到什么?是鲜花与粉红泡泡的背景,充满炸裂速度线的分镜,还是独特画风带来的艺术张力?

抑或是“看到一个复杂的角色”“看到一个好故事”“看到人类的样子”……?

在一切都疯狂变化着的2018年,在日本动画界“文艺复兴”之风甚嚣尘上的2018年,许多旧日名作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它们是否有机会打破(也许本不该存在的)边界,而站在这些边界上的读者和观众们,又该期待什么呢?

R

2018-12


[i] fujisima_sumire from reddit,//www.reddit.com/r/BananaFish/comments/9ihku4/what_do_you_think_of_these_asheiji_official_art/

[ii] //rainfall.dreamwidth.org/109564.html

[iii] //cn.nytimes.com/culture/20151028/t28tmag-seventies-t/zh-hant/dual/

[iv] //www.animenewsnetwork.com/house-of-1000-manga/2013-09-19

[v] http://brickme.tumblr.com/post/172499446383/fujimoto-is-eiji-a-virgin-yoshida-eiji-is

[vi] http://pekorosu.tumblr.com/post/176722776223

[vii] http://brickme.tumblr.com/post/176763905393/major-misconceptions-about-banana-fish-debunked-by

[viii] //feministfujoshi.wordpress.com/2018/01/03/things-we-forever-pursue-excerpt-from-comic-natalie-on-akimi-yoshida/

[ix] //rainfall.dreamwidth.org/109564.html

[x] //www.animenewsnetwork.com/house-of-1000-manga/2013-09-19

[xi] //shaenon.livejournal.com/25049.html#cutid1

[xii] //walangmaehustisya.wordpress.com/2018/07/03/english-translation-banana-fish-anime-producer-kyoko-uryu-fujitv-muscat-interview/

[xiii] http://www.anitama.cn/article/af04c2b5d026d6ee

[xiv] //walangmaehustisya.wordpress.com/2018/07/22/english-translation-kenji-nojima-pash-interview/#more-247 原文 http://www.pashplus.jp/anime/93733/

[xv] http://pekorosu.tumblr.com/post/176722776223

[xvi] //ash-callenreese.tumblr.com/novels

[xvii] file:///Users/r/Desktop/Hemingway's%20Vision%20of%20Life%20and%20Death%20Struggles.pdf

[xviii] http://pekorosu.tumblr.com/post/180106525298

[xix] http://brickme.tumblr.com/post/176763905393/major-misconceptions-about-banana-fish-debunked-by

[xx] http://brickme.tumblr.com/post/150997487073/in-an-essay-novelist-miura-shion-expressed-her

 短评

绝美,破碎,无畏,孤烈,然后在接近太阳的至高点化为灰烬。

3分钟前
  • 千阳瑜
  • 力荐

太好看了!!让人热泪盈眶的好看!!叙事节奏行云流水,看得出讲故事的人的自信跟对观众的信任——把很多关键信息自然地融入台词、动作、神情当中!!啊……好久没有一部靠故事这么让我看得这么热血沸腾的番了!对男主Ash的塑造也特别出色!喜欢上了!/181231补完,到后期没有开始的惊艳感,主要是某些情节以及人设明显有些牵强,需要他强的时候他强如超人,需要他死的时候也可以那么随便……

7分钟前
  • mikawa
  • 推荐

“一潭死水的世界我从未在意,谁也杀不死我,除非我已圆满,不想苟活。”我与结局和解了。

12分钟前
  • Ely & Nepomuk
  • 力荐

一部作品里只要有同性元素,就不可避免的要被贴上耽美/同性的标签;就像一个人喜欢同性,不管在其他领域多么出众,同性恋都会成为人们对他的最强印象。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坚持把同性作为再自然不过的关系来处理,既不以此为卖点,也不充满暗示的避讳。从这个角度,这部动漫很有诚意。虽然老实说,如果主角之一是个妹子,我对这部动漫兴趣至少要减少一半,但不可否认,即使把男主性别改一下,这部动漫从剧情到制作还是很优秀。(至于男主是不是同性恋,我觉得讨论意义不大。因为动漫非常脱离现实的把性爱分离了,男主角性取向不明,爱取向是同性。而我认为性取向和爱取向是绝对一致,不可分割的。实在不行把男主理解成双性恋或者无性恋比较妥当。)

13分钟前
  • 勾陈
  • 力荐

「我忘不了他,也不想忘记他。但这并不表示我就不幸福。他努力地活着……这不是我们都了解的么?那奇迹似的生,而我们有幸和他活过的那一段日子……这让我感到很骄傲。」

16分钟前
  • 。Ryunosuke
  • 力荐

为什么大部分评论都各种陈述这部番不是bl的理由呢……bl就那么不好吗……bl番就不能是部好番吗……有bl情节也有其他情节不可以吗……我等了多久才等到一部情节合理制作优良的bl……

19分钟前
  • 另觅沧海
  • 力荐

命运终究还是没有放过他千疮百孔的灵魂 可是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他是Ash也是Aslan 是灰烬也是黎明。//亚修是个可爱又惹人怜的17岁好少年。

20分钟前
  • 伊娜米志保
  • 力荐

同性是黑点吗各位?他俩是soulmate,亚修在英二得到自由善良,英二在亚修看到勇敢,所以相互吸引救赎。然而出现一群让人怀疑阅读理解的评论.. 动画缺点是不擅长动作戏导致大量删减,操之过急可惜。另外看过漫画番外或者了解作者背景的也都知道他俩是爱情吧==

22分钟前
  • 已注消
  • 推荐

不吹内涵什么的,能把亚修这个人物立住就足够五星了。翡翠一般的眼眸和心灵,向往自由的倔强之鸟,伊卡洛斯式悲剧的少年,有多少黑暗恐惧和愤怒,得不到救赎。最后亚修在图书馆趴着睡去的时候,我感觉心口空了一块,已经没有力气去流泪了

23分钟前
  • 纳塔纳埃尔
  • 力荐

经历过那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事,还是能保持初心,天使一样的亚修。不过看到现在我一度认为作者有点报社,很多情节感觉是故意虐亚修所设计的,为了虐他制造各种剧情。但我还是给了五星,亚修值得。ps.在我看来亚修和英二的感情不是爱情,是凌驾于友情和爱情之上的一种感情,soulmate吧

26分钟前
  • 彭于晏
  • 力荐

就这样吧,我再也无法坚强起来了,下周没有星期五。好痛啊五脏六腑整个脑袋都痛到爆炸,怎么可能只是中二,在这样一颗星球上想为一个人毁灭世界是太随处可见稀松平常的感情了。看到现在才觉得原作19卷卷均百页的内容压缩到24话是制作组的仁慈,整部漫画读完就是感受一个3357刀凌迟处刑吧。

27分钟前
  • バイ菌17号
  • 力荐

为啥看到点基情就说是BL,原作在日本各大漫画网上的分类都是一般向而非耽美,民工漫还大部分都是bg呢也没人说是少女漫钢铁直男看不了了,更何况香蕉鱼漫画盖章的还是友情。表面是天才美少年男主保护平凡男二的八点档,实则越战引发的黑帮政治黑幕才是原作的主线和精华。

31分钟前
  • nini
  • 推荐

不敢看完……是真的怕哭……

35分钟前
  • Sal
  • 力荐

看完心痛一个月系列。

40分钟前
  • 大叔芳龄十六
  • 力荐

staff的介绍是这样的:《冰上的尤里》的制作公司、《Free!》的监督、《犬屋敷》的脚本、《同级生》的人设……

43分钟前
  • 老墟
  • 力荐

作画和剧情都很稳定,质感很好!奈何是BL,我一个钢铁直男咋办?

46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力荐

BL是日本商业类少女漫画中男同性爱类作品的简称,Banana fish是日本漫画中金字塔级别的现象级,名著级作品。认为Banana fish是bl,和把基督山伯爵当爽文是一回事。作品的结构,厚重程度,时代内涵,思想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51分钟前
  • chest
  • 推荐

恨不得向全世界安利这部作品,可是又矛盾想要私藏这份美好

52分钟前
  • 3055_吴
  • 力荐

橘里橘气无所谓,盖里盖气恕不奉陪

56分钟前
  • L
  • 很差

就是那種,給你一個希望之光,再給你吹滅,然後給你一個蠟燭,不給你火柴

1小时前
  • 洛。
  • 力荐